为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11月19日上午,环境设计系围绕SC教学理念,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一场以“教学设计”为核心的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活动聚焦新教师刘一岑的《Photoshop》实操课,通过“课前设计—课堂观察—课后重构”全流程闭环,探索从“经验式磨课”向“科学化设计课”的转变路径。

刘一岑老师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SC教学理念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导向。针对Photoshop课程“步骤多、易混淆”的认知难点,她并未仅凭经验反复讲解,而是依据脑科学中“主动建构”与“提取练习”原理,将操作流程转化为结构清晰的步骤图,并设置多处“自查节点”,引导学生主动回忆与纠错,强化神经连接与记忆痕迹。
在教学形式上,刘老师融合“线上直播+线下指导”的双轨模式,解决了传统实操课中“后排看不清”的视觉障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平等获取教学内容。在学生练习环节,她采用“巡视指导+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个体差异,又及时解决共性问题,实现“精准滴灌”,充分体现“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SC目标导向。

课程中引入的“课堂小助手”机制,是SC理念中“同伴互教法”的生动实践。刘老师选拔操作熟练的学生担任助手,协助指导同伴,不仅提升了课堂参与度,更在“教与学”的角色转换中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这一设计,源于赵炬明教授所强调的“学生教学生比老师教学生效果更好”的认知原理,是对传统讲授模式的有益补充。

课后,系部教师在OBE会议室开展了以“教学设计优化”为主题的集体研讨。与会教师不再局限于“点评授课表现”,而是围绕“课程设计是否契合学生学习机制”展开讨论。大家从ADDIE模型(分析、设计、发展、实施、评价)出发,系统梳理了刘老师课程中的设计亮点,如“步骤可视化”“多模态融合”“学生参与机制”等,同时也提出了诸如“增加案例对比以强化理解”“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以响应学生反馈”等具体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适应性。


“好课不是磨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本次活动是环境设计系在SC教学改革理念指导下的重要尝试。系主任覃静老师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新师示范课+教学设计研讨会”机制,引导教师从“讲课者”转变为“学习体验设计师”,以科学的课程设计为抓手,推动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双提升,为培养具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