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非遗传承展风采,校地协同助创新 ——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全力配合省社科联调研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建设

发布日期:2025-09-19

(文/贺成成;图/田瑞、张聪聪)2025年9月17日,湖北省社科联科普部二级调研员丁山泉一行赴湖北恩施学院考察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我院作为基地重要组成部分,以非遗传承创新与陶艺工作坊为核心展示载体,全面呈现非遗文化传承、数字乡村实践与社科普及深度融合的成果,为调研团队展现了自2024年7月我校被授予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以来学院在民族文化创新传播中的积极作为。

调研过程中,我院院长向美玲首先向丁山泉一行系统介绍了学院立足土家族苗族文化资源,在非遗传承创新与数字乡村建设领域的实践探索。她指出:学院以非遗传承创新与陶艺工作坊为依托,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教学、社会实践相结合,既为学生搭建了文化传承的实践平台,也为社科普及工作提供了鲜活的内容载体,助力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随后,我院教师团队以“沉浸式展示+互动体验”的形式,让调研组成员深度感受非遗魅力。何苗老师围绕非遗传承创新工作坊、校外非遗手工艺品展馆、玉叶草编产品陈列室及实训室等项目,详细讲解了学院分层推进非遗活动、多维呈现实践成果的具体路径,凸显了“非遗+教育”“非遗+科技”的融合特色。

何苗老师为调研组成员介绍文创产品

刘丹老师现场演示漆扇非遗制作工艺,从天然颜料调配到纹理创作,逐一解读漆扇制作的技术规范与文化内涵,同时展示了学生创作的漆扇作品,这些作品既恪守传统技法精髓,又融入现代审美元素,成为非遗创新实践的生动范例。在刘丹老师的指导下,调研组成员亲自参与漆扇制作,蘸取颜料创作独特纹理,在亲手实践中体会“守正创新”的非遗传承精神,真切感受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

刘丹老师展示漆扇非遗制作工艺

领导体验漆扇非遗制作工艺

此外,我院陶艺实训区的展示同样获得调研团队高度认可。贺成成老师讲解了拉坯、上釉等陶艺制作流程,结合恩施本地陶土特性,介绍了恩施黑陶、彩陶的文化渊源与艺术价值,让调研组成员了解到地域文化对传统工艺的深刻影响。调研人员在体验陶艺制作时,深刻体会到“心手合一”的工艺要求,也感受到传统陶艺在劳动教育、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调研过程中,丁山泉对我院非遗传承与社科普及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我院将非遗技艺与教学实践、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紧密结合,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更拓展了社科普及的形式与内容,尤其“非遗+数字媒体”的融合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省社科联科普部三级调研员朱京阳也建议,学院应进一步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协同合作,推动非遗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扩大社科普及覆盖面与影响力。

此次调研不仅是对我院非遗传承创新工作的检验与认可,更让学院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向美玲院长表示,学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深入落实省社科联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机制:一方面持续深化非遗项目建设,挖掘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深层价值,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加强校地协同,主动对接乡村文旅发展需求,将非遗成果转化为可落地、可推广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让非遗文化真正扎根生活、贴近群众,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乡村文化振兴及省级社科普及基地高质量发展贡献学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