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建筑与设计学院“博士”系列讲座第三讲——“傩”的前世与今生

发布日期:2021-04-16

本网讯(通讯员 梁海榕/文 沈欣怡/图)2021415日,建筑与设计学院于多功能报告厅进行了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傩面具的讲座,此次讲座邀请了恩施州当代傩面具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汪儒斌先生为我院学生分享《的前世与今生》。

汪儒斌,1993年开始师承民间艺术家、土家傩戏大师、恩施傩面具制作传承人谭学朝。从事傩面具制作行业20余年,谭学朝大师去世后,汪儒斌先生接过传承的使命,传承傩面具文化,同时积极创新,为恩施傩戏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汪儒斌先生在1993年拜谭学朝大师为师的时候,一共八人,学成四人,如今仅仅剩下自己一人还在坚守传统傩面具的制作。当观众问到汪儒斌先生是如何坚持制作傩面具20余年的,他是这样说的:当你爱好傩面的时候,不要考虑这门技术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对傩面具保持爱好与一份执着,相信最后一定有所成就。

是中国民间从古至今逐渐形成的民俗、民艺,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而壮大起来的。傩戏是恩施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土家族的傩戏是一种祭祀仪式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傩面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恩施土家族人的生活,是土家族无数代人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傩面具是傩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面具特征或写实、或抽象,粗犷狰狞。它不仅驱鬼避邪,而且祈福佑吉、除病灭灾、镇宅、求子、兴旺,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祛灾纳祥地吉祥象征。20065月萍乡湘东傩面具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然而这些传承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统技艺,却在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很多甚至走向消亡。

中华民族五千的璀璨文明,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产。作为艺术系学生在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站在今天社会的审美和需求角度来创新地继承非遗技艺,选择合适的契机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让传统艺术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在保留非遗手工艺的传统审美的同时,采用当代审美意识和生活需求方式,来进行非遗手工艺的跨界融合创新设计,为当代生活注入传统与艺术碰撞的创新产品,让更多的人去喜欢、去关注非遗文化和传统艺术。

据悉,这次讲座为建筑与设计学院“博士”系列讲座第三讲,本次讲座由建筑与设计学院设计系承办。